耳朵化脓怎么治疗

关键词: #耳朵
关键词: #耳朵
耳朵化脓可通过局部清洁、抗生素滴耳液、口服抗生素、鼓膜穿刺引流、鼓室成形术等方式治疗。耳朵化脓可能与外耳道炎、中耳炎、鼓膜穿孔、胆脂瘤型中耳炎、外伤感染等原因有关,通常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耳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使用生理盐水或医用双氧水清洗外耳道脓液,避免棉签过度深入。适用于外耳道炎引起的轻微化脓,可减少细菌滋生。操作时需保持头部倾斜,使患耳朝下便于液体流出。若出现眩晕或疼痛加剧应立即停止。
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洛美沙星滴耳液等可抑制细菌感染。适用于鼓膜完整的化脓性中耳炎,每日滴耳前需将药液温热至体温。使用后需侧卧5分钟促进吸收,连续使用不超过7天。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禁用氧氟沙星滴耳液。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罗红霉素胶囊等用于控制严重感染。适用于伴随发热或淋巴结肿大的化脓性中耳炎,需完成全程疗程避免耐药。用药期间可能出现胃肠不适,可与食物同服减轻刺激。青霉素过敏者需更换大环内酯类药物。
通过穿刺鼓膜排出中耳积液,缓解化脓性中耳炎的压力性疼痛。适用于鼓室积脓导致剧烈耳痛或高热患者,术后需保持耳道干燥。操作需在耳内镜下进行,穿刺后24小时内禁止擤鼻或游泳。少数可能出现短暂眩晕或耳鸣。
手术清除胆脂瘤或修补穿孔鼓膜,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适用于反复流脓超过3个月或听力显著下降者,需全身麻醉进行。术后需定期清理术腔,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移植物移位。人工听骨植入者可改善传导性耳聋。
治疗期间避免耳道进水,洗澡时可用防水耳塞保护。保持睡眠时患耳朝上,减少压迫疼痛。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以免加重炎症。急性期可冷敷耳周减轻肿胀,慢性期改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若出现面瘫、剧烈头痛或持续高热需立即急诊处理。恢复期定期复查耳内镜评估愈合情况,听力测试建议在炎症完全控制后3个月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