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敷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 #中药
关键词: #中药
中药外敷需注意皮肤清洁、药物过敏测试、敷料更换频率、禁忌证识别及专业操作指导等事项。正确使用可缓解症状,操作不当可能导致皮肤损伤或过敏反应。
外敷前需用温水清洁患处,去除皮屑或分泌物。皮肤破损或感染时禁用中药外敷,避免刺激伤口或加重感染。清洁后保持干燥,有助于药物渗透。
首次使用需将药液涂抹于手腕或耳后,观察24小时无红肿瘙痒再敷用。含斑蝥、生半夏等易致敏成分的中药更需谨慎。出现皮疹需立即停用并用清水冲洗。
一般每4-6小时更换一次敷料,脓性分泌物多时可缩短至2-3小时。油膏类外用药可延长至8-12小时。敷料变干或污染时需及时更换,避免细菌滋生。
孕妇腹部腰骶部禁用活血化瘀类外敷药。糖尿病患者的肢体末端慎用刺激性药物。皮肤溃疡面积超过3厘米×3厘米时不宜自行外敷,需就医处理。
外敷药组方需由中医师根据证型调配,如跌打损伤用三七粉调黄酒,风寒痹症用艾叶加生姜。禁止自行加大药量或延长敷用时间,儿童用药需稀释浓度。
外敷期间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发物。敷药后出现皮肤灼痛、水疱或全身症状需立即停用并就诊。储存药膏需避光防潮,粉剂类药物注意防霉变。治疗慢性病需配合内服药物和针灸等综合疗法,定期复诊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