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慢性扁桃体炎的区别

急慢性扁桃体炎的主要区别在于病程长短、症状表现及病理改变。急性扁桃体炎起病急骤,病程通常不超过3周,表现为高热、咽痛、扁桃体充血肿胀;慢性扁桃体炎病程持续3个月以上,以反复低热、咽部异物感、扁桃体隐窝分泌物为特征。
急性扁桃体炎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常见致病菌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病毒以腺病毒多见。患者突发畏寒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明显咽痛吞咽困难,查体可见扁桃体Ⅱ-Ⅲ度肿大,表面覆盖黄白色脓点,下颌角淋巴结肿大压痛。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增高。治疗需针对病原体选择青霉素V钾片、头孢克洛颗粒等抗生素,或利巴韦林喷雾剂等抗病毒药物,配合布洛芬混悬液退热镇痛。
慢性扁桃体炎常因急性炎症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导致,病理改变为扁桃体实质萎缩、淋巴组织增生及纤维化。症状相对隐匿,表现为长期咽干痒、口臭、晨起刺激性咳嗽,扁桃体表面凹凸不平伴白色干酪样分泌物挤压溢出。可能引发风湿热、肾炎等全身并发症。治疗强调增强免疫力,急性发作时用药同急性期,反复感染者可考虑扁桃体剥离术或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儿童患者家长需注意观察睡眠打鼾、进食缓慢等情况,避免过度使用咽喉含片。
日常应保持口腔清洁,淡盐水漱口每日3-4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并保证每日2000毫升饮水量,慢性期建议每周3次有氧运动增强体质。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或血尿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未经医生指导不得擅自停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