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症状及治疗方法

传染科编辑 医言小筑
0次浏览

关键词: #症状

猩红热是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脱屑,治疗方法主要有青霉素抗生素治疗、对症支持治疗、隔离护理等。猩红热可能由链球菌感染、免疫力低下、密切接触传播等因素引起,需及时就医干预。

1、发热

猩红热患者通常以突发高热为首发症状,体温可达39-40摄氏度,伴有寒战、头痛等全身中毒症状。发热可能与链球菌释放的致热外毒素有关,需监测体温变化。临床常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等退热药物,同时配合物理降温。家长需注意观察儿童精神状态,避免高热惊厥。

2、咽峡炎

患者会出现明显咽痛、吞咽困难,检查可见咽部及扁桃体充血肿胀,表面可有灰白色渗出物。这与链球菌直接侵袭上呼吸道黏膜相关。治疗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克洛颗粒等抗生素,配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局部消炎。建议家长帮助患儿保持口腔清洁,给予温凉流质饮食。

3、草莓舌

发病初期舌苔白厚,舌乳头红肿突出呈"白色草莓舌",2-3天后舌苔脱落变为"红色草莓舌"。这是链球菌毒素引发的特征性表现。治疗需持续足量使用注射用青霉素钠,过敏者可改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家长需注意患儿口腔湿润,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

4、皮疹

发热后1-2天出现全身弥漫性针尖大小红疹,压之褪色,皮肤皱褶处可见帕氏线。皮疹与链球菌红斑毒素引起的毛细血管扩张有关。除抗生素治疗外,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口服盐酸西替利嗪滴剂抗过敏。家长应为患儿修剪指甲,防止抓破皮肤引发感染。

5、脱屑

病程1周后开始出现特征性脱屑,先从面部开始,逐渐蔓延至躯干四肢,手掌足底可呈大片状脱皮。这是表皮细胞中毒性坏死的修复过程。恢复期需加强皮肤护理,使用维生素E乳保湿,避免强行撕扯皮屑。若出现指趾端膜状脱皮,需警惕并发风湿热的可能。

猩红热患者应严格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使用过的餐具需煮沸消毒。恢复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注意监测尿常规和心电图,警惕急性肾小球肾炎或风湿热等并发症。患病期间需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心脏负担。所有治疗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