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是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咽峡炎、草莓舌、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治疗方法主要有青霉素类药物治疗、对症支持治疗、隔离护理、并发症预防及中医辅助治疗。猩红热需及时就医,避免继发风湿热或肾炎等严重并发症。
猩红热患者通常表现为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随寒战、头痛等全身中毒症状。发热多持续3-5天,与细菌毒素引起的炎症反应有关。临床常用对乙酰氨基酚片或布洛芬混悬液退热药物缓解症状,同时需监测体温变化。家长需注意儿童高热时及时物理降温,避免发生热性惊厥。
咽部充血肿胀伴剧烈疼痛是特征性表现,可见扁桃体渗出物或脓苔,部分患者出现吞咽困难。链球菌直接侵袭上呼吸道黏膜导致局部炎症,可选用青霉素V钾片或头孢克洛干混悬剂进行抗感染治疗。家长应鼓励患儿多饮温水,避免进食过硬或过烫食物加重黏膜损伤。
发病初期舌苔白厚,2-3天后舌乳头红肿突出呈草莓样外观,随后舌苔脱落呈现杨梅舌。这种特殊舌象由细菌毒素引起毛细血管扩张所致,可伴随味觉减退。治疗期间可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保持口腔清洁,配合维生素B族片剂促进黏膜修复。
发热后24小时内出现针尖大小密集红疹,压之褪色,从颈胸部向全身扩散,皮肤皱褶处可见帕氏线。皮疹消退后会出现片状脱屑。此症状与链球菌致热外毒素相关,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严重者需静脉注射青霉素钠控制感染。
未经规范治疗可能引发化脓性中耳炎、颈部淋巴结炎等局部感染,或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免疫性疾病。确诊后应足疗程使用注射用苄星青霉素,定期复查尿常规和心电图。家长需观察患儿有无关节肿痛、尿量减少等异常表现。
猩红热患者应严格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使用过的餐具需煮沸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恢复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蒸蛋等软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皮疹消退后皮肤干燥可涂抹维生素E乳,脱屑期禁止强行撕扯皮屑。疾病流行期间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接触患者后建议预防性服用罗红霉素分散片。出现持续不退热、呼吸困难或血尿等症状时须立即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