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特殊情况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眼科编辑 健康领路人
372次浏览

关键词: #视网膜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特殊情况主要有高度近视眼、眼外伤后、无晶状体眼或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变性区以及家族遗传史。视网膜脱离可能与玻璃体牵拉、视网膜裂孔形成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眼前闪光感、视野缺损、视物变形等症状。

1、高度近视眼

高度近视患者眼球轴长超过正常范围,导致视网膜变薄、周边部易出现格子样变性或囊样变性。玻璃体液化程度较高,容易产生后脱离并对视网膜产生异常牵拉。这类患者可能突然出现飞蚊症增多或视野遮挡感,需警惕视网膜裂孔或脱离。临床常用激光光凝术封闭变性区,严重者需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可遵医嘱使用卵磷脂络合碘片、羟苯磺酸钙胶囊等改善微循环药物。

2、眼外伤后

眼球钝挫伤或穿透伤可直接造成视网膜撕裂或锯齿缘离断,也可能通过玻璃体积血机化后间接牵拉视网膜。外伤后可能伴随眼压波动、前房积血等症状。需通过间接检眼镜详细检查眼底,必要时采用巩膜外垫压术稳定视网膜。外伤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云南白药胶囊、血府逐瘀胶囊等活血化瘀药物,后期联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

3、无晶状体眼

白内障术后或晶状体脱位患者因失去晶状体屏障,玻璃体前移增加对视网膜的牵引力。这类患者可能主诉突然出现的幕状阴影或视力骤降。手术方案多选择玻璃体切除联合气体填充,术后需保持特殊体位。可配合使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缓解黄斑水肿,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改善视网膜血供。

4、视网膜变性区

周边部视网膜格子样变性、蜗牛迹样变性等病变区域结构薄弱,在玻璃体牵拉下易形成马蹄形裂孔。患者早期可能仅有飞蚊症状,通过三面镜或广角眼底照相可发现病灶。预防性采用激光光凝术封闭变性区边缘,进展期需行巩膜扣带术。可遵医嘱使用和血明目片、递法明片等促进出血吸收的药物。

5、家族遗传史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或Stickler综合征等遗传疾病患者,存在先天性视网膜血管发育异常或胶原蛋白缺陷。这类患者可能在青少年期就出现双侧视网膜脱离,常合并近视或青光眼。需定期进行广角眼底筛查,早期发现可选用冷冻治疗,晚期需行复杂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基因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可配合使用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保护视网膜。

存在上述高危因素的人群应每6-12个月进行散瞳眼底检查,避免剧烈运动或头部震动。日常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A、叶黄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蓝莓等,控制血糖血压在稳定水平。出现闪光感或视野缺损等症状时须立即就诊,视网膜脱离超过72小时可能造成永久性视力损伤。术后患者需严格保持规定体位,避免揉眼或俯身动作,按医嘱使用抗生素滴眼液预防感染。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