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肺炎治疗怎么进行

放射性肺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氧疗支持、生活方式调整、物理治疗及重症监护干预。放射性肺炎通常由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后引发,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发热等症状,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阶梯化治疗方案。
糖皮质激素是放射性肺炎的核心治疗药物,常用甲泼尼龙片、醋酸泼尼松龙片等抑制肺部炎症反应。合并感染时需联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左氧氟沙星片。纤维化期可使用吡非尼酮胶囊延缓肺组织瘢痕形成。用药期间需监测血糖、血压等激素相关副作用。
中重度患者需通过鼻导管或面罩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超过90%。急性呼吸衰竭时可能需无创通气支持,高频振荡通气可改善肺泡换气功能。氧疗期间需定期检测动脉血气,避免氧中毒导致肺损伤加重。
患者应保持高蛋白饮食如鸡蛋羹、鱼肉等促进组织修复,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2升避免肺水肿。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睡眠时抬高床头30度减少平卧呼吸困难。进行缩唇呼吸训练可提升呼吸肌耐力。
胸部叩击排痰配合体位引流有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超声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可稀释痰液。低强度有氧运动如踏步训练需在血氧监测下进行,逐步提升运动耐受性。
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采用小潮气量保护性通气策略。体外膜肺氧合可作为难治性低氧血症的挽救性治疗。需动态监测炎症指标和影像学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放射性肺炎患者需长期随访肺功能,治疗后6个月内每2个月复查胸部CT。康复期可进行太极拳等温和运动改善肺顺应性,避免接触粉尘等呼吸道刺激物。出现活动后气促加重或新发发热时应及时复诊,晚期可能需肺移植评估。保持居室湿度50%-60%有助于气道湿润,冬季外出佩戴口罩预防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