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怎么治疗

消化内科编辑 科普小医森
0次浏览

关键词: #黄疸 #新生儿

新生儿病理黄疸可通过蓝光照射、药物治疗、换血疗法、营养支持和病因治疗等方式干预。该病症通常由胆红素代谢异常、母婴血型不合、感染、遗传代谢疾病或肝胆系统发育异常等因素引起。

1、蓝光照射

蓝光照射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首选方法,通过特定波长光线促使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异构体排出体外。治疗期间需用眼罩保护视网膜,并监测体温及水分平衡。对于溶血性黄疸或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尤为适用,通常需要持续照射12-48小时。

2、药物治疗

苯巴比妥片可诱导肝酶活性促进胆红素代谢,白蛋白注射液能结合游离胆红素预防核黄疸,茵栀黄口服液有助于利胆退黄。使用注射用苯巴比妥钠时需监测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

3、换血疗法

当血清总胆红素超过342μmol/L或出现胆红素脑病征兆时需实施换血,可快速清除致敏红细胞和抗体。该操作需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行,采用Rh阴性O型血或与患儿同型血,同时补充钙剂预防低钙血症。

4、营养支持

增加母乳喂养频次至每日8-12次有助于促进肠蠕动排出胆红素,必要时可暂时添加配方奶补充热量。对于母乳性黄疸可暂停母乳3天改喂配方奶,待胆红素下降后恢复母乳喂养并观察反弹情况。

5、病因治疗

针对G6PD缺乏症患儿需避免接触樟脑丸等氧化剂,胆道闭锁需在生后60天内行葛西手术。败血症引起的黄疸需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抗感染,甲状腺功能减退者需补充左甲状腺素钠片。

家长应每日在自然光下观察皮肤黄染范围,记录大小便次数及颜色变化。保持室温24-26℃避免低体温影响胆红素代谢,接触患儿前后严格洗手预防感染。出院后按医嘱复查胆红素水平,若出现拒奶、嗜睡、肌张力增高需立即返院。哺乳母亲应避免进食蚕豆及其制品,保证每日水分摄入2000毫升以上以维持乳汁分泌。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