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得手足口病的病因

儿科编辑 医学科普人
0次浏览

关键词: #小孩 #小孩子

小孩子得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病因有柯萨奇病毒A16型、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6型、柯萨奇病毒A10型以及埃可病毒等。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可通过密切接触、飞沫传播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感染。

1、柯萨奇病毒A16型

柯萨奇病毒A16型是手足口病最常见的病原体,感染后通常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溃疡,可能伴随低热。该病毒通过呼吸道分泌物或粪便传播,家长需注意儿童个人卫生,及时消毒玩具和餐具。若症状较轻,可遵医嘱使用开喉剑喷雾剂、康复新液等缓解口腔症状。

2、肠道病毒71型

肠道病毒71型感染可能导致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除典型皮疹外,可能出现高热、嗜睡或肢体抖动等神经系统症状。家长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应立即就医。重症病例需住院治疗,临床可能使用人免疫球蛋白或利巴韦林注射液等药物干预。

3、柯萨奇病毒A6型

柯萨奇病毒A6型近年成为手足口病新发病原体,其特点是皮疹分布更广泛,可能累及四肢近端和躯干,疱疹较大且易破溃。患儿需隔离休息,家长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外用止痒,配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等中成药辅助治疗。

4、柯萨奇病毒A10型

柯萨奇病毒A10型感染症状相对较轻,但传染性强,易在托幼机构暴发。患儿口腔溃疡疼痛明显时,家长可用西吡氯铵含漱液清洁口腔,饮食以温凉流质为主。注意避免抓挠皮疹,防止继发细菌感染。

5、埃可病毒

埃可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常伴随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流涕,皮疹形态多样且消退较慢。家长需保持室内通风,患儿衣物应单独清洗消毒。若合并细菌感染,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治疗。

预防手足口病需注意培养儿童勤洗手的习惯,避免接触患病儿童。流行季节减少去人群密集场所,玩具、餐具定期煮沸消毒。接种EV71型灭活疫苗可有效预防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应居家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家长护理时需佩戴口罩并及时处理分泌物。若出现持续高热、呕吐或精神萎靡等症状,须立即就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