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感冒的症状

新生儿感冒的症状主要有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发热等。新生儿感冒可能是由病毒感染、免疫力低下、护理不当等因素引起的,建议家长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鼻塞是新生儿感冒的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不畅、吃奶困难等。鼻塞可能与鼻腔黏膜充血、分泌物增多有关。家长可使用生理盐水滴鼻液帮助清理鼻腔,如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剂。若鼻塞严重或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医排除其他呼吸道疾病。
新生儿感冒时可能出现清水样或黏液样鼻涕,严重时可能转为脓性。流涕通常伴随鼻黏膜炎症反应,家长可用柔软纱布轻轻擦拭,避免损伤皮肤。注意观察鼻涕颜色变化,若出现黄色脓涕伴发热,可能提示细菌感染,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等药物。
新生儿感冒初期常见频繁打喷嚏,这是鼻腔对病毒刺激的防御反应。打喷嚏可能伴随鼻痒、揉鼻等表现。家长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度维持在50%-60%,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若打喷嚏持续超过3天或加重,需警惕过敏性鼻炎可能。
新生儿感冒后期可能出现轻微咳嗽,多为干咳或有少量痰液。咳嗽是呼吸道清除异物的保护机制,但频繁咳嗽可能影响睡眠和进食。家长可适当抬高床头,保持呼吸道湿润。若出现犬吠样咳嗽、呼吸急促,需立即就医排除喉炎或肺炎,医生可能开具氨溴索口服溶液等祛痰药物。
部分新生儿感冒可能出现低热,体温多在37.5-38.5℃之间。发热是免疫系统对抗病毒的表现,但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家长需每2小时监测体温。体温超过38.5℃需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滴剂,避免自行物理降温导致体温骤降。持续发热超过24小时或伴随精神差、拒奶等症状需紧急就医。
新生儿感冒期间家长需保持室内温度24-26℃,每天通风2-3次。母乳喂养可继续,适当增加喂养次数。密切观察精神状态、进食量和尿量变化,避免包裹过厚影响散热。接触新生儿前需严格洗手,患病家庭成员需佩戴口罩。若出现呼吸频率超过60次/分、口周发青、嗜睡等危险信号,应立即前往儿科急诊。日常可通过接种疫苗、避免人群密集场所等措施预防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