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败血症的症状

传染科编辑 医普小能手
0次浏览

关键词: #败血症 #症状

亚急性败血症的症状主要有发热、寒战、乏力、皮肤瘀点、肝脾肿大等。亚急性败血症是病原体侵入血液循环后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病情进展较缓慢但危害性较大,需及时就医治疗。

1、发热

亚急性败血症患者通常会出现持续性低热或间歇性高热,体温多在38-39摄氏度之间波动。发热可能伴随盗汗、面色潮红等表现,与病原体释放的致热原刺激体温调节中枢有关。临床常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辅助退热,但需在医生指导下控制感染源。

2、寒战

约半数患者会出现突发性寒战,表现为全身肌肉不自主颤抖、皮肤苍白起鸡皮疙瘩,常与高热交替出现。寒战是机体对病原体入侵的应激反应,提示菌血症可能正在进展。此时需监测血培养结果,必要时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治疗。

3、乏力

进行性加重的全身乏力是典型症状,患者常感极度疲倦、肌肉酸痛,甚至无法完成日常活动。这与炎症因子大量释放导致代谢紊乱有关。建议卧床休息,配合静脉营养支持,同时使用注射用青霉素钠控制感染。

4、皮肤瘀点

部分患者皮肤会出现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或瘀斑,多见于四肢和躯干,按压不褪色。这是毛细血管受毒素损伤的表现,提示可能存在凝血功能障碍。需警惕感染性休克风险,应及时使用注射用美罗培南等广谱抗生素。

5、肝脾肿大

体检可发现肝脾轻度肿大伴触痛,与病原体通过门静脉系统播散有关。可能伴随转氨酶升高、黄疸等肝功能异常。除抗感染治疗外,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谷胱甘肽等保肝药物,并定期复查腹部超声。

亚急性败血症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监测体温变化。饮食需提供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牛奶、鱼汤、果蔬泥等,避免辛辣刺激。注意口腔和皮肤清洁,出现意识改变、尿量减少等休克征兆时需立即急诊处理。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完成抗生素疗程,定期复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指标评估疗效。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