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以后大量流血怎么回事

口腔科编辑 健康真相官
0次浏览

关键词: #拔牙

拔牙后大量流血可能与凝血功能异常、局部血管损伤、术后护理不当、高血压或服用抗凝药物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创面持续渗血、血凝块脱落或口腔内血液积聚。可通过压迫止血、冷敷、缝合处理、药物干预或急诊处理等方式控制。

1、凝血功能异常

先天性血友病或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症可能导致凝血障碍,表现为拔牙创面持续渗血超过24小时,常伴有皮肤瘀斑或鼻出血。需立即就医检测凝血四项,医生可能建议输注凝血因子浓缩物或血小板,禁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等影响凝血药物。术后需监测血红蛋白变化,避免剧烈运动

2、局部血管损伤

复杂拔牙术中损伤下牙槽动脉等较大血管时,会出现喷射状出血,血液颜色鲜红且流速快。此时需用无菌纱布加压填塞拔牙窝,配合使用吸收性明胶海绵或胶原蛋白止血海绵局部止血。若30分钟未缓解需要缝合结扎血管,术后24小时内禁止漱口以防血凝块脱落。

3、术后护理不当

过早吐口水、用吸管饮水或频繁触摸伤口会导致血凝块脱落,表现为间歇性渗血伴随新鲜血液流出。正确做法是咬紧棉球40分钟,24小时内避免刷牙漱口,饮食选择温凉流食如牛奶或米汤。可含服冰水帮助血管收缩,但禁止反复吮吸创面。

4、高血压未控制

血压超过160/100mmHg时毛细血管压力增高,容易冲破脆弱血凝块。患者常主诉心跳加快伴头晕,可见创面搏动性出血。需紧急测量血压并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片,待血压稳定后重新压迫止血。高血压患者拔牙前应控制血压在140/90mmHg以下。

5、抗凝药物影响

长期服用华法林钠片或利伐沙班片的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可能偏高,表现为血液稀薄不易凝固。这类患者拔牙前3天需遵医嘱调整药量,术后可用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冲洗,必要时使用蛇毒血凝酶注射液促进凝血,禁止自行停用抗凝药。

拔牙后24小时内唾液带血丝属于正常现象,但出现大口吐血、血液呈鲜红色或伴有心慌冷汗时需立即就诊。术后应保持头部抬高30度睡眠,避免热水浴或饮酒等扩张血管行为。饮食选择豆腐脑、蒸鸡蛋等软食,用对侧牙齿咀嚼。恢复期间出现发热或剧烈疼痛可能提示干槽症,需口腔科急诊处理。定期复查确保创面愈合,糖尿病患者更需加强术后感染防控。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