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定是否高血压

高血压的判定需通过多次测量血压值达到或超过140/90毫米汞柱。主要判定依据包括诊室血压测量、家庭血压监测、动态血压监测等。
诊室血压测量是诊断高血压的主要方法。患者需静坐休息5分钟后测量,非同日3次测量结果均达到或超过140/90毫米汞柱可确诊。测量时需避免吸烟、饮咖啡或剧烈运动,袖带尺寸需与上臂围匹配。若首次测量值偏高,应间隔1-4周重复测量。
家庭血压监测可辅助诊断高血压并监测治疗效果。建议使用经过验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早晚各测2次,间隔1分钟,连续监测7天。诊断标准为平均值≥135/85毫米汞柱。监测需在安静环境中进行,测量前30分钟避免进食和运动,记录数据供医生参考。
动态血压监测可评估24小时血压波动情况。诊断标准为24小时平均值≥130/80毫米汞柱,白天平均值≥135/85毫米汞柱,夜间平均值≥120/70毫米汞柱。该方法可识别白大衣高血压和隐匿性高血压,尤其适用于血压波动大或靶器官损害患者。
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心脏、肾脏、眼底等靶器官损害。心脏损害表现为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肾脏损害表现为蛋白尿或肾功能下降;眼底可见动脉变细、出血或渗出。出现这些表现可辅助诊断高血压,并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部分高血压由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或药物引起。年轻患者、难治性高血压或突然血压升高者需筛查继发因素。检查包括肾功能、电解质、激素水平测定,以及肾脏和肾上腺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有助于针对性治疗。
确诊高血压后应改善生活方式,包括低盐饮食、控制体重、规律运动和限制饮酒。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避免自行调整剂量。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病者血压控制目标更严格,需定期复查靶器官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