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心房颤动怎么治

关键词: #房颤
关键词: #房颤
持续性心房颤动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电复律、导管消融术、外科手术等方式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可能与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酗酒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心悸、胸闷、乏力、头晕等症状。
减少咖啡因和酒精摄入有助于降低心房颤动发作频率。每日钠盐摄入控制在6克以下,肥胖患者需将体重指数维持在24以下。规律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累计150分钟以上,但需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心律失常。吸烟者应彻底戒烟,长期吸烟会导致心房结构重构。
盐酸胺碘酮片可用于维持窦性心律,但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和肺纤维化风险。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通过降低心室率改善心悸症状,哮喘患者禁用。华法林钠片适用于卒中高风险患者,使用期间需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达比加群酯胶囊作为新型口服抗凝药,无须常规凝血监测。地高辛片适用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需警惕洋地黄中毒。
同步直流电复律适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急性发作患者,成功率可达90%。择期电复律前需进行3周规范抗凝治疗,术后继续抗凝4周。复律后使用普罗帕酮或索他洛尔可预防复发。严重心肌缺血或低钾血症患者禁止电复律。全麻下操作可减轻患者不适感。
环肺静脉隔离术通过射频能量消除异常电活动病灶,适合药物控制不佳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冷冻球囊消融术操作时间更短,但可能增加膈神经损伤风险。术后3个月内可能出现房性心律失常复发,称为空白期现象。严重左心房扩大或存在心房血栓者不宜手术。手术并发症包括心包填塞和肺静脉狭窄。
迷宫手术通过创建瘢痕组织阻断异常电传导,常与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进行。微创胸腔镜手术创伤较小,适合单纯性房颤患者。左心耳切除可降低90%的卒中风险,多与消融术联合开展。术后需持续心电监测48小时,及时发现传导阻滞等并发症。人工瓣膜置换患者需终身抗凝治疗。
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应每日监测脉搏是否规整,定期复查动态心电图和心脏超声。饮食宜选择富含镁和钾的深绿色蔬菜、香蕉等,限制高脂饮食预防动脉硬化。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服用抗凝药物期间需警惕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异常情况,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外伤。建议每3-6个月到心内科随访,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