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水痘疫苗后的反应

接种水痘疫苗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低热、皮疹等轻微反应,通常无需特殊处理。水痘疫苗属于减毒活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注射部位红肿疼痛、一过性低热、轻度皮疹、乏力食欲减退、淋巴结肿大等反应,多数在1-3天内自行缓解。
接种后24小时内注射部位可能出现直径小于2厘米的红肿硬结,伴随轻微触痛。这与疫苗刺激局部免疫反应有关,可用清洁毛巾冷敷缓解。避免抓挠或热敷,通常48小时后逐渐消退。若红肿范围持续扩大或出现化脓需就医。
部分接种者可能在接种后5-12小时出现体温37.5-38.5摄氏度的低热,持续不超过24小时。适当增加饮水、减少衣物即可,一般无须使用退热药。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发热持续超过3天,需排查其他感染因素。
约5%接种者会在接种后1-2周出现散在的丘疹或水疱,数量通常少于10个,多见于躯干部位。此为疫苗病毒在体内复制引起的弱化皮疹,不具有传染性。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破继发感染,通常3-5天结痂自愈。
部分儿童可能出现1-2天的活动量减少、进食量下降,与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消耗能量有关。提供清淡易消化食物,保证充足休息即可恢复。若伴随持续呕吐或精神萎靡需警惕过敏反应。
少数接种者可见接种侧腋下或颈部淋巴结轻度肿大,触之活动无压痛。此为疫苗激活淋巴系统的正常反应,通常2-3周内消退。若淋巴结直径超过3厘米或伴随红肿热痛,需排除细菌感染可能。
接种后应留观30分钟以防急性过敏反应,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或揉搓注射部位。出现高热超过39摄氏度、呼吸困难、全身荨麻疹等严重过敏反应时需立即就医。接种后1个月内尽量避免使用免疫抑制剂,免疫功能低下者接种前需咨询医生。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饮食以清淡为主,多补充水分有助于缓解疫苗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