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套叠治疗方法有哪些

关键词: #小儿
关键词: #小儿
小儿肠套叠可通过空气灌肠复位、手术复位、补液支持、抗生素治疗、胃肠减压等方式治疗。小儿肠套叠通常由肠蠕动紊乱、肠道息肉、肠道憩室、病毒感染、肠道淋巴组织增生等原因引起。
空气灌肠复位是小儿肠套叠的首选非手术治疗方法,适用于发病时间短且无肠坏死征象的患儿。通过肛门注入气体,在X线监视下利用气压推动套叠肠管复位。该方法创伤小且成功率较高,但需严格排除肠穿孔等禁忌证。复位后需观察患儿有无腹痛复发或血便。
手术复位适用于空气灌肠失败或合并肠坏死的患儿。开腹后手法轻柔地将套入部肠管挤出,复位后检查肠管血运。若发现肠坏死需行肠切除吻合术。术后需禁食并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密切监测腹部体征变化。
补液支持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重要辅助手段。患儿因呕吐和禁食易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需静脉补充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复方电解质注射液等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液量应根据患儿体重和脱水程度调整,同时监测尿量和血气分析。
抗生素治疗主要用于预防或控制肠套叠继发感染。可选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等广谱抗生素。若术中发现肠坏死或穿孔,需联合使用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覆盖厌氧菌。用药期间需观察有无药物过敏反应。
胃肠减压通过鼻胃管引流胃内容物,减轻肠管膨胀和压力。适用于呕吐频繁或术前准备的患儿。减压期间需记录引流量和性质,定期冲洗保持管道通畅。症状缓解后可逐步夹闭胃管观察耐受情况。
小儿肠套叠治疗后需逐步恢复饮食,先从流质食物开始,如米汤、稀释配方奶等,2-3天后过渡到半流质食物。恢复期避免进食粗纤维或刺激性食物。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腹部体征及排便情况,定期复查腹部超声。若出现反复哭闹、呕吐或血便需及时返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