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有自愈的可能吗

消化内科编辑 医路阳光
0次浏览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一般不会自愈,需通过手术治疗干预。该病是因幽门环肌肥厚导致胃出口梗阻的先天性疾病,典型表现为喷射性呕吐、脱水及体重不增。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病理基础是幽门肌层异常增生,这种结构性改变无法随生长发育自行消退。患儿出生后2-8周逐渐出现进食后剧烈呕吐,呕吐物不含胆汁且呈喷射状,长期未治疗会导致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及代谢性碱中毒。超声检查显示幽门肌层厚度超过4毫米或幽门管长度超过16毫米即可确诊。

极少数症状轻微的患儿可能通过保守治疗暂时缓解,如采用稠厚配方奶喂养、静脉补液纠正脱水等,但无法根治病因。若未及时手术,可能继发胃食管反流、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目前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是标准治疗方案,手术创伤小且治愈率超过95%。

术后需循序渐进恢复喂养,初期选择低渗配方奶少量多餐,监测呕吐及体重变化。家长应注意消毒手术切口,观察有无发热、腹胀等感染迹象。定期随访评估生长发育情况,术后1个月复查超声确认幽门通畅度。日常喂养时保持竖抱姿势,喂奶后拍嗝15-20分钟有助于减少吐奶。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