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需不需要胆囊摘除

急性胆囊炎是否需要胆囊摘除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对于轻度胆囊炎患者通常无须手术,可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炎症;若出现胆囊穿孔、化脓性胆囊炎或反复发作等情况,则建议手术切除胆囊。
急性胆囊炎早期或症状较轻时,医生多采用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同时配合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等支持治疗,多数患者经保守治疗可缓解症状。对于合并胆结石的患者,待急性期过后可考虑行腹腔镜下胆囊取石术保留胆囊功能。
当胆囊壁出现明显增厚超过4毫米、胆囊周围积液、胆囊积脓等影像学表现时,提示存在胆囊坏疽或穿孔风险。此类患者若延误手术可能导致感染性休克,需紧急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于既往反复发作胆囊炎、胆囊萎缩失去功能或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择期手术切除胆囊可预防并发症发生。高龄患者或合并严重基础疾病者,需由外科医生评估手术耐受性后决定治疗方案。
术后应注意低脂饮食过渡期,初期选择米粥、蒸蛋等易消化食物,逐步增加瘦肉、西蓝花等低脂高蛋白食材。避免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摄入,定期复查肝功能与腹部超声。出现持续性腹痛、黄疸或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返院检查,排除胆管损伤或残余结石等术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