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瘙痒症怎么治疗

皮肤瘙痒症可通过保湿护理、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药膏、光疗、中药调理等方式治疗。皮肤瘙痒症可能与皮肤干燥、过敏反应、神经功能障碍、肝胆疾病、糖尿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局部或全身瘙痒、抓痕、皮肤粗糙等症状。
皮肤干燥是瘙痒的常见诱因,建议使用含尿素或甘油的保湿霜,如尿素维E乳膏、凡士林修护晶冻。洗澡水温不宜过高,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日常可穿棉质衣物减少摩擦,室内湿度保持在50%-60%有助于缓解症状。
过敏性瘙痒可遵医嘱口服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胶囊等第二代抗组胺药,这类药物嗜睡副作用较轻。若夜间瘙痒明显,可联合使用第一代药物如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用药期间需避免驾驶或高空作业。
局部顽固性瘙痒可短期涂抹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弱中效激素,连续使用不超过2周。面部及皮肤薄嫩部位建议选用地奈德乳膏等弱效制剂。合并感染时需配合莫匹罗星软膏抗感染治疗。
紫外线B波段光疗适用于广泛性瘙痒,每周2-3次,需在专业机构进行。治疗原理为抑制皮肤免疫反应,对尿毒症性瘙痒和老年性瘙痒效果显著。光敏性疾病患者禁用,治疗期间需加强防晒。
血虚风燥型可服用消风止痒颗粒,湿热蕴结型适用肤痒颗粒。外洗方可选用苦参、地肤子、白鲜皮各30克煎汤湿敷。针灸取曲池、血海等穴位,配合耳尖放血疗法对顽固性瘙痒有一定缓解作用。
日常应避免过度搔抓以防继发感染,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合并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肝病等需积极治疗原发病。若瘙痒持续超过2周或伴皮疹、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排查潜在病因。洗澡后3分钟内涂抹保湿剂能有效锁住水分,冬季可使用加湿器改善室内干燥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