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炎和湿疹怎么区别

皮炎和湿疹可通过发病原因、皮损特征、病程进展等方面进行区别。皮炎通常由明确外界刺激或过敏原引起,湿疹多与遗传易感性及免疫异常相关。
皮炎多由接触刺激性物质导致,如洗涤剂、化学溶剂或紫外线照射。湿疹发病与遗传性皮肤屏障功能障碍有关,常见于特应性体质人群,环境因素如干燥气候可能诱发症状加重。两者均可能出现瘙痒,但湿疹患者常伴其他过敏性疾病史。
急性皮炎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红斑、水疱,严重时出现糜烂渗出。慢性湿疹皮损呈多形性,可见红斑、丘疹、鳞屑与苔藓化混合存在,边界模糊且对称分布。湿疹更易出现皮肤干燥、裂隙等屏障受损表现。
皮炎症状在去除诱因后较快缓解,接触性皮炎通常在1-3周消退。湿疹呈慢性复发性病程,婴幼儿期发病可能持续至成年,寒冷季节易加重。部分湿疹患者随着成长症状减轻,但皮肤敏感状态长期存在。
皮炎以IV型超敏反应为主,淋巴细胞浸润集中在真皮浅层。湿疹涉及Th2型免疫反应异常,血清IgE水平常升高,病理可见表皮海绵水肿伴角化不全。特应性皮炎作为湿疹特殊类型,存在FLG基因突变等遗传背景。
皮炎治疗以消除诱因和短期外用糖皮质激素为主,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湿疹需长期维持治疗,急性期使用他克莫司软膏,慢性期配合尿素乳膏修复屏障。中重度湿疹可能需口服环孢素软胶囊或注射度普利尤单抗注射液。
日常护理需避免过度清洁,沐浴后及时涂抹含神经酰胺的保湿霜。穿着纯棉衣物减少摩擦,室内保持50%-60%湿度。记录可疑诱发因素,急性发作期忌食辛辣刺激食物。若皮损渗液增多或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应及时至皮肤科就诊进行细菌培养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