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一定会发作吗
传染科编辑
医语暖心
传染科编辑
医语暖心
狂犬病并非一定会发作,是否发病与暴露后处理措施是否及时规范密切相关。若被可疑动物咬伤后未接种疫苗或未彻底清洗伤口,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后致死率接近100%;但若暴露后立即规范处理伤口并全程接种疫苗,通常可有效阻断病毒。

被狂犬病病毒污染的动物咬伤或抓伤后,病毒会通过破损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病毒首先在伤口局部肌肉组织内短暂复制,随后沿周围神经向中枢神经系统迁移。这一过程通常持续数天至数月,期间称为潜伏期。潜伏期内无任何症状,此时接种狂犬病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在病毒抵达中枢神经系统前将其清除。疫苗需在暴露后24小时内启动,并按0、3、7、14、28天程序完成5针接种。同时需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彻底清除病毒颗粒。

若未及时干预,病毒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后将引发急性进行性脑脊髓炎。初期表现为伤口周围麻木刺痛、低热头痛等非特异性症状,2-10天后进展为恐水怕风、吞咽困难等典型狂躁型表现,或肢体瘫痪为主的麻痹型表现。此时病毒已广泛损伤神经元,医疗手段仅能对症支持,呼吸衰竭和循环衰竭多在症状出现后7-10天内导致死亡。极个别病例通过密尔沃基疗法存活,但会遗留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

预防是应对狂犬病最有效手段。接触家养动物后应立即用碘伏消毒伤口较深者需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所有犬猫等哺乳动物咬伤均建议按暴露后处置流程处理,流浪动物或野生动物暴露必须接种疫苗。饲养宠物需定期接种兽用狂犬疫苗,外出时避免与不明动物接触。高危职业人群可提前进行暴露前预防接种。任何可疑暴露后切勿存侥幸心理,务必第一时间前往定点医疗机构规范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