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原因会导致呕吐腹泻发烧
消化内科编辑
医言小筑
消化内科编辑
医言小筑
呕吐、腹泻伴发烧可能由病毒性胃肠炎、细菌性食物中毒、肠道寄生虫感染、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炎症性肠病等原因引起。症状通常与病原体侵袭、毒素刺激或免疫反应有关。

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感染是常见诱因,病毒破坏肠道上皮细胞导致渗透性腹泻,同时激活免疫系统引发发热。儿童多见水样便伴喷射状呕吐,成人以低热和腹部绞痛为主。治疗以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为主,蒙脱石散可保护肠黏膜,严重时需静脉补液。
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食物后产生肠毒素,刺激肠道分泌大量液体并引发呕吐反射。典型表现为进食后2-6小时突发剧烈呕吐,后续出现黏液脓血便。需进行大便培养确诊,轻症用黄连素缓解症状,重症需抗生素治疗。
阿米巴原虫或贾第鞭毛虫寄生在结肠时,虫体机械损伤黏膜并释放炎症介质,造成果酱样便和间歇性发热。常有不洁饮食史,粪便检查可见虫卵或滋养体。甲硝唑是常用治疗药物,需配合益生菌调节肠道微生态。

广谱抗生素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后,艰难梭菌等条件致病菌过度繁殖产生毒素,引起伪膜性肠炎。表现为抗生素使用期间出现水样便、发热和白细胞升高。需停用原抗生素,轻症用布拉氏酵母菌,重症需万古霉素治疗。
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时,肠道溃疡面渗出增多并激活全身炎症反应。特征为反复黏液脓血便、体重下降和弛张热。结肠镜检查可确诊,需长期使用美沙拉嗪或免疫抑制剂控制病情。

出现症状后建议暂停固体食物4-6小时,少量多次饮用含电解质的米汤或口服补液盐。恢复期选择低渣饮食如面条、苹果泥,避免乳制品和高纤维食物。持续高热超过39℃、便血或意识模糊需急诊处理。日常注意生熟食分开处理,接触呕吐物后需用含氯消毒剂清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