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出大汗怎么回事

中医养生编辑 医心科普
0次浏览

病人出大汗可能由气血两虚、阴虚火旺、湿热内蕴、阳气暴脱、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益气固表、滋阴降火、清热化湿、回阳救逆、调整用药等方式缓解。长期异常出汗需及时就医排查病因。

1、气血两虚

长期患病或体质虚弱可能导致气不摄津,表现为自汗不止、汗液清稀,伴随面色苍白、气短乏力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玉屏风颗粒补益肺气,生脉饮益气养阴,黄芪精口服液固表止汗。日常可用黄芪15克、浮小麦30克煎水代茶饮。

2、阴虚火

热病后期或久病伤阴易引发盗汗,表现为夜间汗出湿衣、醒后汗止,伴有五心烦热、舌红少苔。建议使用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大补阴丸清退虚热,当归六黄汤加减调理。食疗可用银耳百合粥滋阴润燥,忌食辛辣燥热食物

3、湿热内蕴

脾胃湿热或肝胆郁热可导致头颈胸背多汗,汗液黏腻有异味,常见口苦尿黄、舌苔黄腻。可选用龙胆泻肝丸清利肝胆湿热,三仁汤加减宣畅气机,藿香正气胶囊化湿和中。饮食宜清淡,推荐薏苡仁30克、赤小豆20克煮粥利湿。

4、阳气暴脱

急重症患者出现冷汗淋漓、四肢厥冷,提示亡阳危象,多见于休克、心梗等急症。需立即急救,可静脉注射参附注射液回阳固脱,配合四逆汤煎剂温补脾肾。此类情况属急诊范畴,须立即拨打120送医。

5、药物副作用

服用退热药、抗抑郁药或激素类药物可能引起药物性多汗。如阿司匹林肠溶片发汗退热,帕罗西汀片导致自主神经紊乱。应记录用药与出汗关系,由医生评估是否调整用药方案,不可自行停药。

异常出汗患者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汗后及时擦干更换衣物,避免直接吹风。饮食宜选择山药、莲子、芡实等健脾食材,忌食生冷辛辣。适度练习八段锦两手托天理三焦式调节气机,每日保证7-8小时睡眠。若伴随心悸、消瘦或持续半月以上出汗异常,需完善甲状腺功能、血糖检测等检查。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