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有哪些奇妙的原始反射

育儿指南编辑 医学科普人
301次浏览

关键词: #新生儿

新生儿主要有觅食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踏步反射、巴宾斯基反射等原始反射。这些反射是婴儿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通常在出生后数月内逐渐消失。

1、觅食反射

当触碰新生儿面颊或嘴角时,婴儿会转头并张嘴寻找触碰源,类似觅食动作。该反射有助于婴儿在哺乳时准确定位乳头,一般在出生后3-4个月消退。若反射持续存在可能提示神经系统发育异常,需儿科医生评估。

2、握持反射

将手指放入婴儿掌心时,婴儿会立即紧握手指,力度足以支撑自身体重。这种反射在出生后2-3个月逐渐减弱,6个月左右完全消失。早产儿握持反射可能较弱,脑损伤患儿可能出现反射亢进或不对称表现。

3、拥抱反射

突然改变婴儿体位或听到较大声响时,婴儿会双臂外展后内收呈拥抱状。该反射在出生后4-6个月消失,若过早消失或持续存在需警惕臂丛神经损伤或脑性瘫痪可能。检查时应确保婴儿处于安全体位。

4、踏步反射

扶住婴儿腋下使其足底接触平面时,婴儿会出现交替踏步动作。这种反射在出生后2个月左右消失,与后期行走能力无直接关联。反射缺失可能提示脊髓发育异常,但需结合其他神经系统检查综合判断。

5、巴宾斯基反射

轻划婴儿足底外侧时,大脚趾背屈其余四趾扇形展开。该反射在1-2岁逐渐转为正常足底反射,持续阳性可能提示锥体束损伤。检查时需注意力度,避免过度刺激引起婴儿不适。

家长观察新生儿反射时应注意保持环境温暖舒适,避免在婴儿饥饿或困倦时测试。所有原始反射都应双侧对称存在,若发现反射缺失、不对称或持续时间异常,建议及时到儿科或儿童神经科就诊。日常护理中无须刻意训练这些反射,随着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大部分反射会自然消退并被更成熟的运动模式取代。哺乳时可通过轻触面颊诱发觅食反射帮助婴儿正确含接乳头,但应避免频繁刺激踏步反射等可能影响休息的行为。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