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头条资讯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数智驱动创新,协同聚力增长——长三角医疗成果转化先锋论坛在沪成功举办

健康领路人 发布时间:2025-10-31 17:03 1630次浏览
关键词:

2025年10月30日,以“数智驱动,聚力增长”为主题的长三角医疗成果转化先锋论坛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圆满落幕。本次论坛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学术指导,上海长三角商业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商创院)及长三角聚劲科创大赛组委会联合主办,由上海长三角商创科技基金会及中国研究型医院医学医工转化与健康产业融合专委会承办。

作为“2025长三角聚劲科创大赛”首场官方赛后生物医药赛道的专门赋能活动,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大赛成果转化与生态共建迈出实质性一步。论坛汇聚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劲松、中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钟春玖以及北极光创投合伙人宋高广等顶尖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创新企业和投资机构约150位代表,聚焦医疗成果转化的瓶颈与机遇,共商协同发展新路径。

搭建赛事平台,聚焦以赛代育

岑岺

论坛在主办方致辞中拉开序幕。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科创加速中心主任、长三角聚劲科创大赛执行委员会主任岑岺系统阐述大赛四年来取得的成果。她指出,大赛始终坚持“以赛代培、以赛代育”的公益理念,三届累计举办35场活动,服务超2000名创新创业者,并通过BP集训队、深度评审交流等机制,强化对硬科技项目的精准扶持。她强调,本次论坛作为大赛赋能体系的关键一环,将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长三角医疗科技创新注入持续动力。

权威声音共话转化新范式

钟春玖

在主题演讲环节,钟春玖教授以《生物医药转化项目的价值判断及其注意事项》为题,提出以科学性为核心、结合知识产权、稀缺性、市场需求与可行性的五维价值评估模型,并强调“科学性是项目价值的根基”。

宋高广

宋高广结合科研与投资双重视角,在《早期转化项目的投资选择》分享中指出,医疗领域创业需注重长期积累与临床需求契合,并建议创业者以商业思维审视技术,在细分市场中构建差异化优势。

李劲松院士

李劲松院士压轴演讲展示了“基因组标签计划(GTP)”在生命科学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突破性进展。该计划通过高通量蛋白质标记小鼠模型构建,为精准医学研究提供核心工具,目前已支持国内外130余个科研团队,彰显了长三角在生命科学前沿领域的引领作用。

三大闭门会议推动深度协同

论坛设立三大平行闭门会议,围绕“数智化驱动的临床诊疗与应用”“转化阶段的融资与商业化”“医疗科研与成果转化生态共建”等议题开展定向研讨。来自上海理工大学、江南大学、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长征医院、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复旦大学医学院、长海医院、中日友好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区域型TTO”、上海国际医学技术转化创新中心、阿斯利康、海森生物、康橙投资、苏州吴江创业投资、上海徐汇科创投私募基金等各大医院、顶尖高校、研究机构、知名投资机构的代表和聚劲科创大赛的参赛选手们参与了闭门讨论。

在“数智化驱动的临床诊疗和应用”专场,与会专家就人工智能、大数据在真实医疗场景中的应用挑战与突破路径进行了热烈讨论。“转化不同阶段的融资与商业化”专场则聚焦创新项目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与融资策略,为创业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分享。“协同共建医疗科研与成果转化生态”专场重点探讨了如何构建支持创新的良性生态,推动各方协同发展。

立足大赛生态,开启赋能新篇章

本次论坛深入剖析了当前医疗成果转化面临的双重挑战:一方面,基础研究与临床需求存在信息鸿沟;另一方面,转化各阶段缺乏科学的评估模型与匹配的资金支持。为此,论坛明确提出以系统化赋能机制衔接创新链条,助力项目跨越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

商创院一直致力于产业建设,尤其在生命健康领域里,携手龙头企业及机构,先后搭建了长三角生物医药创新联盟、长三角医药创新研究中心、长三角健康科创中心、上海长三角医创生命健康产业基金会等创新平台,以推动临床转化与产业创新。商创院在过去的3-5年里,通过各种手段,包括闭门研讨、案例研究、政策研究以及专项报告等,向国家有关部门以及省市各相关部门交流反馈产业发展建议与意见。

本次论坛举办既是长三角聚劲科创大赛赋能体系的首场实践,也是商创院持续为长三角区域医疗创新生态建设贡献新动能的一次实践,为构建长三角聚劲科创大赛赋能生态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商创院将持续深化创新赋能平台建设,推动更多科技成果服务于创新中国战略。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