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突然出现血块

眼睛突然出现血块可能是结膜下出血,通常由结膜小血管破裂导致,多数情况下无须特殊治疗可自行吸收。结膜下出血可能与外伤、眼部疲劳、高血压、凝血功能障碍、剧烈咳嗽等因素有关,若伴随视力下降或反复出血建议及时就医。
结膜下出血常见于轻微外力碰撞或揉眼过度,导致结膜毛细血管破裂。这类出血通常呈现鲜红色片状,边界清晰,无疼痛感,不影响视力,1-2周内血液会逐渐吸收。期间可冷敷减轻充血,避免剧烈运动和用力揉眼。高血压患者可能因血管脆性增加诱发出血,需监测血压并控制基础疾病。凝血功能异常如服用抗凝药物或患有血液病时,出血范围可能较大且恢复较慢,需排查全身性疾病。剧烈呕吐或咳嗽时胸腔压力骤增,也可能引发结膜血管破裂,原发病缓解后出血多能自行消退。
若血块持续扩大、反复发作或伴随眼痛、视力模糊,需警惕外伤性虹膜睫状体炎、急性青光眼等眼部疾病。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自发性结膜下出血,与微血管病变相关。长期暴露于干燥环境或隐形眼镜佩戴不当可能造成结膜损伤性出血。部分传染病如流行性出血热早期也可表现为结膜出血,但多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眼部手术后短期内出现的局限性血块通常为正常术后反应。
日常需避免用力揉眼及外伤风险活动,高血压患者应规律服药控制血压。隐形眼镜佩戴者注意清洁护理,干燥环境中可使用人工泪液保持湿润。出血初期48小时内冷敷可收缩血管,后期热敷促进吸收。若出血伴随畏光、流泪或分泌物增多,可能合并感染需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等抗生素治疗。中成药如明目地黄丸可辅助改善微循环,但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建议每年进行眼底检查,尤其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更需定期监测血管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