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外阴炎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女性疾病编辑
健康小灵通
女性疾病编辑
健康小灵通
慢性外阴炎通常由感染、过敏、局部刺激等因素引起,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热感、红肿等症状。慢性外阴炎的病因主要有病原体感染、局部过敏反应、卫生习惯不良、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异常等,临床表现包括外阴皮肤增厚、色素沉着、皲裂、分泌物异常等。

慢性外阴炎可能与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有关。细菌感染常见的有链球菌、葡萄球菌等,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病毒感染包括单纯疱疹病毒等。患者可能出现外阴红肿、疼痛、异常分泌物等症状。治疗需根据病原体选择相应药物,如细菌感染可使用甲硝唑片,真菌感染可使用克霉唑阴道片,病毒感染可使用阿昔洛韦片。
接触卫生巾、洗涤剂、避孕套等物品中的化学物质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导致外阴皮肤瘙痒、红肿、皮疹等表现。患者需避免接触过敏原,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片,或局部涂抹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症状。
长期穿着紧身不透气衣物、不及时更换卫生用品、过度清洁或清洁不足等不良卫生习惯可能导致外阴环境改变,增加感染风险。表现为外阴潮湿、异味、轻微瘙痒等。改善卫生习惯,选择棉质透气内衣,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有助于缓解症状。

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或某些内分泌疾病可能导致外阴皮肤变薄、干燥,出现灼热感、性交痛等症状。这种情况可遵医嘱使用雌激素软膏局部涂抹,同时治疗原发内分泌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硬化性苔藓、扁平苔藓等可能累及外阴,表现为外阴皮肤发白、萎缩、剧烈瘙痒等症状。这类情况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可能需使用免疫调节剂如他克莫司软膏等。

慢性外阴炎患者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搔抓,穿着宽松棉质内衣。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有助于皮肤修复。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定期妇科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潜在疾病。日常生活中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免疫状态对预防复发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