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外阴炎怎么引起的

急性外阴炎可能由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病毒感染、过敏反应、卫生习惯不良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外阴红肿、灼热感、瘙痒、分泌物异常等症状。可通过保持局部清洁、使用药物、避免刺激物等方式治疗。
细菌感染是急性外阴炎的常见原因,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病原体有关。患者可能出现外阴红肿、疼痛、脓性分泌物等症状。治疗时可遵医嘱使用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等药物。日常需注意会阴清洁,避免抓挠患处。
白色念珠菌等真菌感染可能导致急性外阴炎,常见于免疫力低下或长期使用抗生素的人群。典型症状包括外阴剧烈瘙痒、白色豆渣样分泌物。可遵医嘱使用克霉唑阴道片、硝酸咪康唑乳膏、制霉菌素栓等抗真菌药物。建议穿宽松棉质内裤,保持局部干燥。
单纯疱疹病毒等病毒感染可引起急性外阴炎,表现为外阴簇集性水疱、溃疡伴明显疼痛。可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乳膏、喷昔洛韦乳膏、泛昔洛韦片等抗病毒药物。发作期应避免性生活,防止传染他人。
接触卫生巾、洗涤剂、避孕套等物品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导致外阴红肿、瘙痒。需立即停用致敏产品,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地奈德乳膏、氯雷他定片等抗过敏药物。建议选择无香精的卫生用品,避免局部刺激。
长时间不更换卫生巾、穿紧身化纤内裤、过度清洗会阴等不良卫生习惯可能破坏局部微环境,增加感染风险。日常应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如厕后从前向后擦拭,月经期每2-4小时更换卫生用品。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
预防急性外阴炎需注意会阴部清洁干燥,选择透气棉质内裤并每日更换,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或洗液过度清洗。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适当补充含乳酸菌的酸奶有助于维持菌群平衡。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应及时至妇科就诊,明确病因后规范治疗,切忌滥用抗生素或激素类药物。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配偶如有相关症状需同步检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