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况要警惕是艾滋病的信号

关键词: #艾滋病
关键词: #艾滋病
艾滋病早期可能出现持续发热、反复腹泻、体重快速下降、全身淋巴结肿大、口腔真菌感染等症状。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警惕感染可能:无明显诱因的长期低热或高热、持续1个月以上的慢性腹泻、6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10%、颈部或腹股沟等多处淋巴结肿大且无痛、口腔白斑或鹅口疮反复发作。高危行为后若伴随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HIV抗体检测。
艾滋病感染者可能出现持续1个月以上的发热,体温多在38摄氏度以上,常规退热治疗效果不佳。发热可能与巨细胞病毒感染、结核病等机会性感染有关,也可能由HIV病毒本身引起的病毒血症导致。患者常伴有夜间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出现不明原因长期发热时,特别是伴有高危行为史者,应进行HIV筛查。确诊后需遵医嘱使用齐多夫定片、拉米夫定片等抗病毒药物。
慢性腹泻是艾滋病常见消化道症状,每日排便超过3次且持续1个月以上,大便多呈水样或稀糊状。可能因隐孢子虫、蓝氏贾第鞭毛虫等寄生虫感染,或沙门氏菌等细菌感染导致肠黏膜损伤。严重腹泻会导致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需及时补液并检测HIV。治疗需针对病原体使用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甲硝唑片等药物,同时配合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
艾滋病患者可能出现进行性消瘦,6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原体重的10%,且与刻意减肥无关。这与HIV病毒消耗机体蛋白、营养吸收障碍及代谢紊乱相关。患者常伴食欲减退、肌肉萎缩,严重者出现恶病质状态。体重快速下降合并口腔溃疡时需高度警惕,确诊后需营养支持并服用替诺福韦艾拉酚胺片等抗病毒药。
全身性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是艾滋病典型表现,常见于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直径多超过1厘米且持续3个月以上。淋巴结质地较硬、可活动,无红肿热痛。这与HIV病毒持续刺激免疫系统导致淋巴细胞增生有关。若肿大淋巴结伴随皮疹、发热,需进行HIV核酸检测。治疗需采用依非韦伦片联合抗病毒方案。
口腔黏膜出现白色凝乳状斑块(鹅口疮)或舌侧白斑,擦拭后可见充血创面,是艾滋病早期信号。由白色念珠菌等机会性感染引起,反映免疫功能严重受损。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可能扩散至食管,导致吞咽疼痛。确诊需通过真菌培养,治疗用氟康唑胶囊含漱,严重者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脂质体。
保持单一性伴侣、正确使用安全套可有效预防艾滋病传播。避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孕妇应进行产前HIV筛查以阻断母婴传播。确诊患者需终身规范服用抗病毒药物,定期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日常注意营养均衡,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避免生食可能含有寄生虫的食物。出现可疑症状时应立即到传染病专科医院就诊,早期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