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患者为什么死亡率高
血液内科编辑
医路阳光
血液内科编辑
医路阳光
急性白血病患者死亡率高主要与疾病进展快、感染风险高、治疗并发症多、耐药性产生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因素有关。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病情凶险且易复发。

急性白血病细胞增殖不受控制,可在短时间内取代正常骨髓造血功能。未分化原始细胞在骨髓中快速积累,导致正常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生成受阻。这种恶性增殖可在数周内引发严重贫血、出血倾向和免疫缺陷,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浸润。
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是感染主因,粒细胞缺乏期持续7-14天。患者口腔黏膜屏障受损易发生真菌感染,留置导管可能引发革兰阴性菌败血症。免疫抑制状态下,潜伏的巨细胞病毒和肺孢子菌可能重新激活,其中肺部感染占化疗相关死亡的60%以上。
大剂量化疗可诱发肿瘤溶解综合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高钾血症和急性肾损伤。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可能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累及皮肤、肝脏和肠道。蒽环类药物具有心脏毒性,部分患者治疗期间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

白血病干细胞对化疗药物具有天然耐药性,微小残留病灶可能导致复发。FLT3-ITD和TP53基因突变与预后不良相关,这些患者易出现早期复发。髓外白血病庇护所如睾丸和中枢神经系统,常成为耐药细胞藏匿部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可导致颅内出血,血小板低于20×10⁹/L时风险显著增加。高白细胞血症引发白细胞淤滞,可能造成肺毛细血管阻塞和脑出血。终末期患者常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等多器官功能障碍。

急性白血病患者需严格预防感染,治疗期间应入住层流病房,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家属需协助记录体温变化和出血倾向,出现持续发热或皮下瘀斑应及时就医。维持口腔清洁可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肛周护理需便后使用碘伏消毒。治疗结束后应定期监测血常规和骨髓象,警惕疾病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