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胃肠炎的治疗方法
小儿内科编辑
科普小医森
小儿内科编辑
科普小医森
儿童胃肠炎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使用药物、物理治疗、就医治疗等方式改善。儿童胃肠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过敏反应、寄生虫感染等原因引起。

儿童胃肠炎发作期间需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可少量多次进食米汤、米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母乳喂养的婴儿可继续哺乳,但母亲需避免摄入可能诱发过敏的食物。症状缓解后可逐步恢复蛋羹、苹果泥等低渣饮食。
腹泻呕吐易导致脱水,需通过口服补液盐Ⅲ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每公斤体重补充50-100毫升液体,分多次饮用。可观察尿量判断补水是否充足,若4小时无排尿或出现嗜睡、眼窝凹陷等表现需立即就医。
细菌性胃肠炎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肟颗粒等抗生素。蒙脱石散可保护胃肠黏膜,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能调节肠道菌群。避免自行使用止泻药,尤其诺氟沙星胶囊禁用于18岁以下儿童。

腹部不适时可顺时针按摩脐周缓解肠痉挛,每次5-10分钟。发热低于38.5℃可采用温水擦浴物理降温。保持肛门清洁,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氧化锌软膏预防尿布疹。
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剧烈腹痛、意识模糊等症状,或婴幼儿拒绝进食超过12小时,需及时就诊。重度脱水可能需静脉补液,轮状病毒等感染具有传染性,需做好隔离消毒。

家长需注意餐具消毒,养成饭前洗手习惯。恢复期避免过早摄入乳制品,可适当补充锌制剂促进肠黏膜修复。密切观察精神状态和脱水体征,记录排便次数和性状。急性期建议暂停接种疫苗,症状完全缓解1-2周后再行补种。保持室内通风,避免与其他患儿共用玩具等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