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有肠炎该怎么调理呢?

婴儿肠炎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腹部保暖、口服补液盐、遵医嘱用药等方式调理。婴儿肠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喂养不当、过敏反应、肠道菌群失调等原因引起。
母乳喂养的婴儿应继续哺乳,母亲需避免进食油腻或刺激性食物。配方奶喂养者可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奶粉,少量多次喂食。已添加辅食的婴儿应暂停新辅食,给予米汤、苹果泥等低渣食物。每次喂养量减少三分之一,喂养间隔缩短至2-3小时。
每10-15分钟喂5-10毫升温开水或淡盐水,使用消毒过的滴管或小勺缓慢喂入。观察尿量应保持每3-4小时有一次小便,若4小时无排尿需立即就医。可适量给予新鲜椰子水或稀释后的苹果汁补充电解质。
使用40℃左右的热水袋隔毛巾热敷腹部,每次15分钟每日3次。按摩时顺时针轻揉脐周,力度以手指按压后皮肤微微泛白为宜。更换尿布时注意遮盖腹部,睡眠时穿戴纯棉腹围。
需选用婴幼儿专用口服补液盐Ⅲ,按说明书比例配制。轻度脱水者每公斤体重补充50-100毫升,分8-10次喂服。配制后溶液常温保存不超过24小时,避免使用奶瓶喂养以防污染。
细菌性肠炎可能需要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等抗生素。蒙脱石散可保护肠黏膜,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能调节菌群。禁用止泻药,发热超过38.5℃时按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滴剂。
家长需每日记录婴儿大便次数、性状及尿量,便后及时清洁臀部并涂抹护臀霜。所有喂养器具应煮沸消毒,护理人员接触婴儿前需彻底洗手。若出现持续呕吐、血便、精神萎靡或眼窝凹陷等脱水表现,须立即前往儿科急诊。恢复期应循序渐进增加食量,避免过早恢复常规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