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为什么容易得鹅口疮

小儿五官科编辑 健康领路人
91次浏览

关键词: #新生儿 #鹅口疮

新生儿容易得鹅口疮主要与免疫力低下、口腔黏膜屏障脆弱、白色念珠菌感染等因素有关。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表现为口腔内出现白色凝乳状斑块,可能伴有进食困难或烦躁。常见原因有母亲产道感染、奶具消毒不彻底、长期使用抗生素等。

1、免疫力低下

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尤其是早产儿或低体重儿,体内免疫球蛋白水平较低,对真菌的防御能力较弱。白色念珠菌作为条件致病菌,在免疫力低下时易大量繁殖。建议家长注意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干燥,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母乳喂养有助于提高婴儿免疫力。

2、口腔黏膜脆弱

新生儿口腔黏膜薄嫩,pH值偏中性,缺乏成熟的角化层保护,易受真菌侵袭。若喂养时奶嘴过硬或擦拭口腔用力过度,可能造成黏膜微小损伤,增加感染风险。家长需选用柔软奶嘴,清洁口腔时用无菌纱布蘸温水轻柔擦拭,避免损伤黏膜。

3、垂直传播感染

母亲阴道若存在白色念珠菌感染,分娩时可能通过产道传染给新生儿。孕妇患念珠菌性阴道炎时,阴道分泌物中的真菌可直接接触新生儿口腔。建议孕晚期出现阴道瘙痒、分泌物异常的孕妇及时治疗,分娩前做好会阴消毒。

4、喂养器具污染

奶瓶、奶嘴等喂养器具消毒不彻底可能残留真菌,尤其是橡胶奶嘴缝隙易滋生微生物。人工喂养时若奶液温度过高或存放时间过长,更易成为真菌培养基。家长需每日煮沸消毒喂养器具10分钟,配奶前彻底洗手,剩余奶液应及时丢弃。

5、抗生素使用不当

新生儿若因其他感染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可能破坏口腔正常菌群平衡,抑制有益菌生长,导致白色念珠菌过度增殖。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也会加重真菌感染风险。必须使用抗生素时,家长应遵医嘱控制疗程,必要时配合益生菌制剂调节菌群。

预防新生儿鹅口疮需注意哺乳卫生,每次喂奶后喂少量温水清洁口腔;母乳喂养前清洁乳头;避免过度擦拭口腔黏膜。若发现口腔白斑不易擦除或伴拒奶、哭闹,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开具制霉菌素混悬液、碳酸氢钠溶液等局部用药,严重者需口服氟康唑颗粒。所有药物均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用药。保持居室通风干燥,定期消毒玩具和衣物,有助于降低真菌感染概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