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口腔溃疡的中医妙招
小儿五官科编辑
健康真相官
小儿五官科编辑
健康真相官
口腔溃疡可通过中药含漱、穴位刺激、饮食调理、中药外敷、中成药内服等方式缓解。口腔溃疡多与心脾积热、阴虚火旺、脾胃湿热等因素有关,常表现为黏膜红肿、疼痛、灼热感等症状。

金银花、甘草煎水含漱有助于清热解毒。金银花性寒味甘,能抑制口腔致病菌繁殖,减轻溃疡面充血水肿。甘草含甘草酸苷,可形成保护膜隔离刺激。每日含漱3-5次,每次含漱1-2分钟,溃疡疼痛明显时可增加频次。对金银花过敏者禁用,含漱后半小时内避免进食。
按压合谷、劳宫穴能疏通经络郁热。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劳宫穴在掌心横纹中点。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至微酸胀,每穴持续按压1分钟,每日重复进行3-5次。孕妇及低血压患者慎用此法,刺激强度以能耐受为度,避免皮肤破损。
绿豆百合粥可滋阴降火。绿豆富含维生素B2,能促进黏膜修复,百合含秋水仙碱苷可抑制炎症反应。取绿豆30克、干百合15克煮粥,每日食用1-2次。脾胃虚寒者应减少绿豆用量,腹泻期间暂停食用。同时忌食辛辣燥热食物如辣椒、桂圆等。

冰硼散局部外敷能消肿止痛。含冰片、硼砂等成分,可直接作用于溃疡面抑制渗出。清洁口腔后取少量药粉覆盖创面,每日2-3次。用药后可能出现短暂刺痛感,溃疡面积超过5毫米或合并感染时不宜使用。儿童需在成人监护下使用,避免误吞。
口炎清颗粒适用于心脾积热型溃疡。含黄连、栀子等成分,能清泻三焦实火。牛黄解毒片对伴有便秘者更佳,含人工牛黄可凉血解毒。六味地黄丸适合反复发作的阴虚患者。需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选用,脾胃虚弱者应饭后服用,避免与寒凉食物同食。

保持口腔清洁可使用淡盐水漱口,牙刷选择软毛材质减少机械刺激。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每日饮水量维持在1500毫升以上。长期反复发作或溃疡直径超过5毫米时,应及时到中医内科或口腔黏膜科就诊。治疗期间观察是否出现药物过敏反应,如唇舌麻木、皮疹等需立即停用。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