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鹅口疮应该从卫生习惯中找出原因
小儿五官科编辑
医言小筑
小儿五官科编辑
医言小筑
婴儿鹅口疮通常与卫生习惯不良有关,可能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白色斑块。常见原因有奶具消毒不彻底、哺乳卫生不当、婴儿免疫力低下、接触污染物品、母亲乳头感染等。建议家长加强奶瓶奶嘴煮沸消毒、哺乳前清洁双手及乳头、避免婴儿接触不洁物品,若症状持续需就医排查真菌感染。

未充分消毒的奶瓶奶嘴可能残留白色念珠菌,婴儿反复接触后易引发口腔感染。建议家长每日用沸水煮沸消毒奶具10分钟以上,或使用专用消毒器处理。避免使用化学消毒剂残留的容器,消毒后需晾干存放。可配合医生指导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涂抹口腔。
母乳喂养时母亲乳头清洁不足或存在皲裂,可能将真菌传播给婴儿。哺乳前需用温水擦拭乳头,哺乳后保持乳头干燥。若母亲出现乳头疼痛、脱屑,需排查真菌性乳头炎并同步治疗。婴儿口腔可遵医嘱使用碳酸氢钠溶液清洗。
早产儿或长期使用抗生素的婴儿,口腔菌群失衡易诱发鹅口疮。需保证婴儿充足睡眠与营养摄入,母乳喂养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严重者可经医生评估后使用氟康唑颗粒,同时补充维生素B族改善黏膜修复。

婴儿啃咬被污染的玩具、毛巾等物品可能直接感染真菌。家长需定期用阳光暴晒或高温清洗婴儿接触物,避免共用洗漱用具。患病期间可短期使用克霉唑乳膏涂抹口腔,并更换为硅胶材质牙胶。
哺乳期母亲若患阴道念珠菌病未治愈,可能通过接触传播给婴儿。建议母婴同步治疗,母亲可遵医嘱使用硝酸咪康唑栓剂,婴儿口腔护理配合制霉菌素甘油。治疗期间暂停直接哺乳,改用消毒后吸奶器喂养。

日常需保持婴儿口腔清洁,哺乳后喂少量温水冲洗口腔。选择纯棉透气围兜并及时更换,避免唾液浸润刺激皮肤。婴儿衣物应单独洗涤并阳光晾晒,居住环境保持通风干燥。若白色斑块扩散至咽喉或伴随发热,需立即就医排除深部真菌感染。治疗期间定期复查口腔黏膜恢复情况,避免擅自停用抗真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