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鹅口疮有什么症状
小儿五官科编辑
医心科普
小儿五官科编辑
医心科普
鹅口疮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白色斑块、灼痛感、进食困难等症状。鹅口疮是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疾病,常见于婴幼儿、免疫力低下人群及长期使用抗生素者。

口腔黏膜出现乳白色或灰白色斑块是鹅口疮的典型表现,斑块多附着于颊黏膜、舌面、上颚等部位,形似凝乳,用棉签擦拭后可见充血创面。白色念珠菌过度繁殖会破坏口腔黏膜屏障,形成伪膜样病变。婴幼儿可能出现拒食、哭闹,成人常伴有口腔异味。临床需与口腔白斑病、扁平苔藓等鉴别。
病变区域常有烧灼样疼痛,进食刺激性食物时加重。真菌代谢产物刺激神经末梢导致痛觉敏感,严重者可影响吞咽功能。婴幼儿可能表现为流涎增多、烦躁不安,成人可能出现味觉异常。症状轻重与感染范围相关,弥散性感染疼痛更显著。
口腔疼痛导致咀嚼吞咽障碍,婴幼儿可能出现哺乳中断、体重增长缓慢。成人患者可能因进食减少引发营养不良。病变累及咽部时可能出现吞咽疼痛,需警惕真菌性食管炎等并发症。长期摄入不足者需评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风险。

斑块剥离后可见基底黏膜充血、糜烂或出血,提示黏膜深层受损。免疫缺陷患者可能出现黏膜溃疡、坏死等严重表现。反复发作的鹅口疮可能伴随口角炎,表现为口角皲裂、结痂。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顽固性黏膜损伤。
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出现发热、乏力等全身反应,提示播散性念珠菌感染风险。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广谱抗生素者,需排查消化道、呼吸道等部位的继发感染。HIV感染者可能出现食管、气管等多部位真菌定植。

保持口腔清洁是预防鹅口疮的基础措施,哺乳期婴儿用具需定期消毒。成人应避免吸烟、过量使用漱口水等刺激因素。出现顽固性症状或免疫功能异常者,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真菌培养确诊。治疗期间需遵医嘱规范使用抗真菌药物,避免自行停药导致复发。婴幼儿患者家长应注意观察进食情况及精神状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