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彩超报告提示什么

肝癌彩超报告通常提示肝内占位性病变、肝脏形态异常、血流信号改变等。主要有肝内低回声或混合回声团块、肝脏边缘不规则、门静脉增宽、肝动脉血流信号增强、腹腔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彩超显示肝实质内边界不清的低回声或混合回声区域,可能与肝癌组织内部坏死、出血或钙化有关。此类团块通常形态不规则,后方回声可增强或衰减,需结合甲胎蛋白检测进一步鉴别。肝癌患者可遵医嘱使用仑伐替尼胶囊、索拉非尼片等靶向药物,或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
肝脏表面呈波浪状或结节状突起,提示肿瘤浸润导致包膜牵拉变形。这种改变常伴随肝右叶萎缩和左叶代偿性肥大,严重者可出现"驼峰征"。对于局限性边缘隆起,可考虑射频消融治疗;若合并门静脉癌栓,需使用阿帕替尼片联合经导管动脉栓塞术。
门静脉主干直径超过13毫米或分支扩张,可能因癌栓阻塞导致门脉高压。彩超可见门静脉内实性回声填充,血流频谱呈连续性低速血流。这种情况需警惕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风险,可选用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进行化疗,必要时实施门体静脉分流术。
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致肝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增高,彩色多普勒显示迂曲增粗的肿瘤血管。这种"肿瘤染色"现象是肝癌特征性表现,常伴随动脉-门静脉瘘。针对富血供肿瘤,可采用载药微球栓塞术,配合瑞戈非尼片等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
肝门区或腹膜后出现类圆形低回声结节,短径超过10毫米提示淋巴结转移。彩超可见淋巴结皮质增厚、髓质结构消失,可能合并淋巴门血流信号消失。晚期患者可选用卡瑞利珠单抗注射液进行免疫治疗,联合放射治疗控制淋巴结转移灶。
肝癌彩超检查后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高脂饮食,保持充足睡眠有助于肝功能恢复。每日摄入优质蛋白如鸡蛋清、鱼肉等,控制食盐量不超过5克。出现腹胀、皮肤黄染等症状时需立即复查,治疗期间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建议每3个月复查彩超观察病灶变化,配合增强CT或核磁共振提高诊断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