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肝炎发生时的症状是什么
传染科编辑
医路阳光
传染科编辑
医路阳光
新生儿肝炎发生时通常表现为黄疸、肝脾肿大、食欲减退、大便颜色变浅及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新生儿肝炎可能与宫内感染、遗传代谢缺陷、胆道闭锁、病毒感染、药物性肝损伤等因素有关,需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确诊。

黄疸是新生儿肝炎最常见的早期症状,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由于肝细胞受损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血液中未结合胆红素水平升高。黄疸通常在出生后1-2周内出现并逐渐加重,需与生理性黄疸鉴别。家长需密切观察黄疸范围是否扩大至四肢,并监测胆红素数值变化。
约半数患儿可触及肿大的肝脏,质地偏硬且边缘钝圆,部分伴随脾脏肿大。这与肝细胞炎症反应、胆汁淤积导致的肝内压力增高有关。触诊时需注意肝脏大小是否超过肋下2厘米,肿大程度与病情严重性相关。家长发现腹部异常膨隆时应及时就医。
患儿常出现吸吮无力、奶量下降、频繁吐奶等喂养困难表现。因胆汁分泌不足影响脂肪消化吸收,可能伴有腹泻或脂肪泻。长期摄入不足会导致体重增长缓慢,家长需记录每日进食量和排尿次数,必要时采用少量多次喂养方式。
典型表现为陶土样灰白色粪便,系胆汁排泄受阻致使粪胆原减少所致。需观察大便颜色变化是否持续超过3天,并与胆道闭锁进行鉴别。家长可用比色卡记录大便颜色变化,就诊时提供照片辅助诊断。
长期肝功能障碍会导致蛋白质合成不足、维生素吸收障碍,表现为体重不增、肌肉松弛、反应迟钝等。严重者可能出现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倾向。家长需定期测量头围、身长等生长指标,监测发育里程碑达成情况。

新生儿肝炎患儿护理需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感染,喂养时选择易消化配方奶粉,适当补充维生素AD和维生素K。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接触患儿前后严格洗手。定期复查肝功能、凝血功能和肝胆超声,观察黄疸消退情况。若出现嗜睡、抽搐、喷射性呕吐等严重症状,需立即急诊处理。母乳喂养母亲应避免高脂饮食,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暂停母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