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检查孩子是否有寄生虫

消化内科编辑 健康解读者
357次浏览

关键词: #消化

儿童寄生虫感染可通过粪便检查、肛门拭子检查、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临床症状观察等方式确诊。寄生虫感染可能由饮食不洁、接触污染源、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腹痛肛门瘙痒、消瘦、食欲异常等症状。

1、粪便检查

粪便检查是诊断肠道寄生虫感染的首选方法。家长需收集儿童新鲜粪便样本送检,实验室通过显微镜观察虫卵或成虫。常见检出寄生虫包括蛔虫、钩虫、鞭虫等。该方法无创且操作简便,但需重复进行以提高检出率。若检出阳性结果,需遵医嘱使用阿苯达唑片、甲苯咪唑片、复方甲苯咪唑丸等驱虫药物。

2、肛门拭子检查

肛门拭子检查适用于蛲虫感染诊断。家长需在儿童清晨排便前,用透明胶带粘贴肛门周围皮肤采集样本。蛲虫成虫夜间在肛周产卵,该方法检出率较高。检查阳性时需配合口服驱虫药如双羟萘酸噻嘧啶颗粒,并对衣物床单进行高温消毒。建议家庭成员同步检查以防交叉感染。

3、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可辅助诊断组织内寄生虫感染。通过检测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特异性抗体等指标,帮助判断疟原虫、弓形虫等感染。该检查需抽取静脉血,适合伴有发热、肝脾肿大的患儿。确诊后需根据病原体选择相应治疗,如青蒿琥酯片治疗疟疾,磺胺嘧啶片治疗弓形虫病。

4、影像学检查

超声或CT检查适用于怀疑寄生虫引起器官损害的病例。如包虫病可显示肝脏囊肿,脑囊尾蚴病可见颅内钙化灶。影像学能明确寄生虫导致的组织结构改变,但无法直接确诊虫种。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必要时进行穿刺活检。

5、临床症状观察

家长需关注儿童持续存在的异常表现。夜间磨牙、反复荨麻疹、异食癖等症状可能提示寄生虫感染。幼儿表达能力有限,更需注意排便异常、生长发育迟缓等非特异性表现。发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驱虫药。

预防儿童寄生虫感染需培养饭前便后洗手习惯,避免接触污染水土,生食瓜果要彻底清洗。定期修剪指甲,玩具餐具定期消毒。流行地区可每半年进行一次预防性驱虫,但具体用药须经医生评估。若儿童确诊感染,全家应同步进行环境消杀,衣物床单用60℃以上热水烫洗,宠物需同步驱虫。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