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过敏的保健护理

食物过敏的保健护理主要包括避免过敏原、识别过敏反应、应急处理、营养替代和定期随访等措施。食物过敏是免疫系统对特定食物蛋白的异常反应,需通过科学管理减少风险。
严格回避已知过敏食物是核心措施。患者需仔细阅读食品标签,警惕交叉污染,外出就餐时主动告知过敏史。常见高致敏食物包括牛奶、鸡蛋、花生、坚果、鱼类、贝类、大豆等。家长需帮助儿童建立过敏食物清单,学校或托幼机构应配合执行特殊饮食管理。
典型症状包括皮肤瘙痒、荨麻疹、唇舌肿胀,严重时可出现呕吐、腹泻或呼吸困难。速发型过敏反应多在进食后2小时内发生,迟发型可能延迟至48小时。建议家长记录儿童进食与症状的对应关系,使用食物日记辅助诊断。
发生轻度过敏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滴剂等抗组胺药物。出现声嘶、喘鸣等严重反应时,需立即肌注肾上腺素自动注射笔并送医。过敏患者应随身携带医疗警示手环,家庭成员需掌握急救流程。
长期回避特定食物可能导致营养缺乏。牛奶过敏者可选择强化钙的豆奶或燕麦奶,鸡蛋过敏需通过肉类、豆类补充蛋白质。必要时在营养师指导下使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确保维生素D、B族维生素等微量营养素摄入。
建议每6-12个月复查过敏原检测,部分儿童随年龄增长可能耐受牛奶、鸡蛋等过敏原。免疫治疗需在过敏专科医生监督下进行。合并哮喘或特应性皮炎的患者应同步控制基础疾病,减少过敏发作诱因。
食物过敏患者需建立长期健康管理计划,日常注意补充益生菌维持肠道菌群平衡,选择低敏护肤品减少皮肤刺激。烹饪时优先采用蒸煮等少油方式,避免高温油炸加重炎症反应。适当进行游泳、瑜伽等温和运动有助于改善免疫功能,但运动前需确保未接触过敏原以防诱发运动诱发性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