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脑梗塞的方法
              神经外科编辑
              健康领路人
              
              神经外科编辑
              健康领路人
              治疗脑梗塞的方法主要有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神经保护治疗和康复治疗。脑梗塞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等因素引起,可能表现为偏瘫、言语障碍、意识模糊等症状。

溶栓治疗适用于发病4.5小时内的急性脑梗塞患者,通过静脉注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如阿替普酶注射液,溶解血栓恢复血流。治疗需在具备卒中中心的医院进行,需排除出血风险并严格监测血压。溶栓后可能出现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不良反应,需密切观察神经功能变化。
抗血小板治疗是脑梗塞二级预防的核心措施,常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氯吡格雷片进行双抗治疗,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扩大。对于合并糖尿病等高风险患者,可能需要长期单用氯吡格雷片。用药期间需定期检查便潜血,警惕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
抗凝治疗适用于心源性脑栓塞患者,常用华法林钠片或利伐沙班片预防心房颤动导致的血栓复发。治疗需维持国际标准化比值在2-3之间,用药期间需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合并严重高血压或出血倾向的患者需谨慎使用,必要时改用新型口服抗凝药。

神经保护治疗包括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清除自由基,丁苯酞软胶囊改善微循环等。这类药物需在发病72小时内开始使用,可减轻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损伤。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需定期监测转氨酶水平。联合使用胞磷胆碱钠胶囊可促进神经功能修复。
康复治疗在病情稳定后48小时即可开始,包括运动疗法改善偏瘫肢体功能,作业疗法恢复日常生活能力,言语训练治疗构音障碍。高压氧治疗可促进缺血区侧支循环建立,经颅磁刺激能调节大脑皮层兴奋性。康复需持续3-6个月,早期介入能显著降低致残率。

脑梗塞患者出院后需长期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每日监测血压维持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低盐低脂饮食并戒烟限酒。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每次30分钟。定期复查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遵医嘱调整抗血小板药物剂量。出现新发头痛、肢体无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