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灰质炎的症状

脊椎灰质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乏力、咽痛、恶心呕吐、颈部僵硬以及肢体疼痛或麻痹。脊椎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感染后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导致不可逆的瘫痪。
发热是脊椎灰质炎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体温可突然升高至38-40摄氏度,持续1-3天。发热期间可能伴随食欲减退、全身不适等非特异性表现。患者需卧床休息,补充水分,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或布洛芬混悬液等退热药物。
头痛多出现在发热后1-2天,表现为持续性胀痛或搏动性疼痛,部位多在前额或枕部。头痛可能与病毒血症引起的颅内压增高有关。患者应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强光刺激,可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或萘普生胶囊缓解症状。
肢体疼痛通常发生在疾病进展期,表现为肌肉自发痛或触痛,以下肢近端肌肉群最为明显。疼痛可能与病毒侵袭运动神经元有关。患者需减少肢体活动,可进行温热敷缓解症状,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颈部僵硬是脑膜刺激征的表现之一,患者常出现低头时疼痛加剧、颈部活动受限等症状。检查时可发现凯尔尼格征和布鲁津斯基征阳性。这种情况提示可能存在无菌性脑膜炎,需立即就医进行腰椎穿刺等检查。
肢体麻痹是脊椎灰质炎的典型终末期表现,多发生在发热后2-10天。麻痹多为不对称性、弛缓性瘫痪,以下肢最为常见。麻痹程度可从轻度肌力减退到完全瘫痪不等。出现麻痹症状需立即住院治疗,后期可能需要进行康复训练。
预防脊椎灰质炎最有效的方法是按时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接触患者排泄物。出现可疑症状时应及早就医,确诊后需隔离治疗。康复期患者可进行适度物理治疗,帮助恢复肌力。家长应密切关注儿童疫苗接种情况,发现异常肢体活动障碍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