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肠是怎么回事?

灌肠可能由便秘治疗、肠道检查准备、药物吸收、肠道清洁、炎症控制等原因引起,灌肠可通过直肠给药、清洁灌肠、保留灌肠、结肠灌洗、营养支持等方式治疗。
灌肠可用于缓解顽固性便秘,通过直肠注入生理盐水或甘油溶液刺激肠壁蠕动。该方法适用于粪便嵌顿或术后排便困难,操作时需使用一次性灌肠袋,液体温度维持在37℃左右。长期便秘患者可能伴随腹胀、食欲减退等症状,可配合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4000散等缓泻剂使用。
结肠镜检查前需进行清洁灌肠,常用磷酸钠盐灌肠液清除肠道内容物。该操作能使肠黏膜充分暴露,提高息肉检出率。检查前1-2天需配合低渣饮食,可能出现短暂腹痛或电解质紊乱,必要时可补充口服补液盐散预防脱水。
保留灌肠可使药物经直肠黏膜吸收,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患者。常用药物包括美沙拉秦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对乙酰氨基酚栓用于儿童退热。药物在直肠下段吸收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但可能引起肛门不适或黏膜刺激。
术前肠道准备采用大容量灌洗法,使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配制的溶液。该方法能减少术中污染风险,适用于结直肠手术。灌洗过程中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反应,需控制灌注速度在每分钟100-150毫升。
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期可采用激素灌肠治疗,常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灌肠液。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黏膜,能减轻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症状。治疗期间需监测血糖血压,配合美沙拉秦肠溶片维持缓解。
灌肠操作需由医护人员规范执行,家庭使用应选择正规医疗器械。操作前后注意会阴清洁,灌注压力不宜超过60厘米水柱。出现剧烈腹痛、便血或心悸应立即停止。长期依赖灌肠可能影响肠道自主功能,便秘患者建议增加膳食纤维和饮水量,每日进行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