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介入治疗术后指的是什么意思

血管介入治疗术后是指通过微创技术经血管途径完成治疗后进入的恢复阶段,主要包括穿刺点护理、药物管理、并发症监测等环节。
血管介入治疗利用导管等器械经血管到达病变部位实施手术,术后需重点关注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或血肿形成。患者需保持穿刺侧肢体制动6-12小时,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4-48小时防止渗血。术后1-3天内应避免剧烈运动,密切观察肢体远端脉搏、皮温及颜色变化,警惕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常规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预防血栓,部分患者需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抗凝治疗。术后可能出现对比剂肾病,需监测尿量及肾功能指标,鼓励适量饮水促进对比剂排泄。血管迷走神经反射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减慢,需立即平卧并静脉补液处理。
术后1个月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和长时间弯腰动作,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饮食宜选择低盐低脂高纤维食物,控制血压血糖在目标范围。定期复查血管超声或CTA评估治疗效果,出现穿刺处剧痛、肢体肿胀或发热时应及时就医。吸烟患者必须严格戒烟,糖尿病患需加强足部护理。根据手术类型不同,部分患者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须遵医嘱定期监测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