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乙肝疫苗的不良反应

接种乙肝疫苗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低热、乏力等轻微不良反应,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发生过敏反应。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不良反应多为暂时性且可自行缓解。
接种部位红肿疼痛是最常见的反应,通常在注射后24小时内出现,表现为针眼周围皮肤发红、轻微肿胀或触痛,一般持续1-3天可自行消退。部分人群可能出现37-38摄氏度的低热,伴有轻微头痛或肌肉酸痛,这些症状多在48小时内缓解。少数接种者会感觉疲倦、食欲减退,这些全身反应通常无需特殊处理。
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荨麻疹、面部肿胀或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这类反应多发生在接种后30分钟内。对疫苗成分过敏者可能出现速发型超敏反应,表现为血压下降、喉头水肿等严重症状。有免疫缺陷疾病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人群,可能出现异常免疫反应。
接种后应在接种点观察30分钟,出现局部反应可冷敷处理,发热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避免抓挠注射部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若出现持续高热、呕吐或意识改变等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日常注意补充水分,避免剧烈运动和饮酒,接种后3天内不建议泡澡或桑拿。建议完整接种三剂疫苗以获得最佳保护效果,接种记录需妥善保存备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