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出血的治疗
妇科编辑
医学科普人
妇科编辑
医学科普人
子宫出血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子宫出血可能与内分泌失调、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凝血功能障碍、恶性肿瘤等因素有关。

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稳定内分泌功能,避免熬夜或过度劳累。减少高脂肪食物摄入,适量补充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等,预防贫血。注意会阴清洁,选择透气棉质内裤,降低感染风险。避免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防止出血加重。
黄体酮胶囊可用于黄体功能不足导致的出血,通过调节子宫内膜转化控制出血。氨甲环酸片能抑制纤溶酶活性,改善凝血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屈螺酮炔雌醇片通过抑制排卵调整月经周期,适用于无排卵性子宫出血。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增减剂量。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可精准切除病灶,适用于直径超过10毫米的息肉。手术采用静脉麻醉,术后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肟分散片。术后1-2周可能出现少量阴道排液,需观察是否伴随发热或腹痛等感染征兆。

介入栓塞治疗适用于子宫肌瘤引起的难治性出血,通过阻断病灶血供使肌瘤萎缩。术后可能出现下腹坠胀感,通常2-3天缓解。需定期复查超声评估肌瘤缩小情况,必要时联合GnRH-a类药物如亮丙瑞林缓释微球辅助治疗。
对无生育需求且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切除术。手术切除部分子宫内膜基底层,减少月经量。术后可能出现闭经,需长期随访排除子宫内膜癌风险。围手术期需配合使用雌激素贴片预防宫腔粘连。

急性大量出血需立即就医,日常可记录出血时间和出血量变化。治疗期间避免摄入活血类食物如桂圆、阿胶,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血红蛋白水平。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内分泌调节,建议每天进行30分钟低强度运动如散步或瑜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