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新生儿如何护理

产科编辑 医学科普人
256次浏览

关键词: #新生儿 #剖腹产

剖腹产新生儿护理需重点关注伤口保护、喂养方式、体温维持、皮肤清洁及感染预防。主要有保持脐部干燥、按需母乳喂养、正确包裹保暖、每日温水擦浴、观察异常症状等措施。

1、脐部护理

剖腹产新生儿脐带残端需每日用75%医用酒精或碘伏消毒1-2次,消毒时提起脐带根部环形擦拭。脐部应保持干燥透气,尿布勿覆盖脐部,避免尿液污染。若出现渗血、化脓或异味,可能提示脐炎,需及时就医处理。脐带通常5-15天自然脱落,脱落前禁止盆浴。

2、喂养指导

出生后1小时内尽早开始母乳喂养,初乳含丰富免疫球蛋白。剖腹产母亲因术后疼痛可能影响哺乳,可采用侧卧位或橄榄球式抱姿减轻腹部压力。按需喂养每2-3小时一次,每日排尿6-8次、排便3-5次为摄入充足表现。若母乳不足可遵医嘱添加配方奶,奶瓶喂养需选择防胀气奶嘴。

3、体温管理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未发育完善,室温应维持在24-26℃,湿度50%-60%。穿着比成人多一层薄衣,通过触摸颈背部判断冷暖。避免使用电热毯或过热包裹,防止捂热综合征。体温低于36℃或高于37.5℃需调整环境温度或就医。

4、皮肤清洁

出生24小时后可开始每日温水擦浴,水温37-40℃,重点清洁颈部、腋下、腹股沟等褶皱处。胎脂无需强行清除,会自然吸收。红臀护理需及时更换尿布,排便后清水冲洗并涂抹氧化锌软膏。沐浴后立即擦干并涂抹婴儿润肤乳预防干燥性湿疹。

5、异常监测

观察呼吸频率(正常40-60次/分)、皮肤颜色及反应灵敏度。黄疸出现早于24小时或持续时间超过两周需就医。拒奶、嗜睡、体温异常、脐部红肿等可能提示感染。剖腹产儿中耳积液发生率较高,需注意对声音的反应能力。

剖腹产新生儿因未经历产道挤压,需特别注意呼吸道黏液清理,出生后及时进行口鼻吸引。建议家长每日记录喂养量、大小便次数及睡眠情况,出院后定期进行儿童保健随访。保持居室通风但避免直吹,接触婴儿前严格洗手,谢绝探视人员亲吻婴儿面部或手部。若母亲服用抗生素需观察婴儿是否出现腹泻等不良反应,必要时补充益生菌制剂。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