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包皮炎应如何治疗
男性生殖感染编辑
健康陪伴者
男性生殖感染编辑
健康陪伴者
霉菌性包皮炎可通过保持局部清洁、外用抗真菌药物、口服抗真菌药物、避免刺激因素、必要时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霉菌性包皮炎通常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可能表现为包皮红肿、瘙痒、白色分泌物等症状。

每日用温水清洗包皮及龟头部位,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清洗后保持干燥,可减少真菌滋生环境。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内裤,避免局部潮湿闷热。合并糖尿病者需积极控制血糖,高血糖环境易诱发真菌感染。
克霉唑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联苯苄唑乳膏等局部抗真菌药物可直接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涂抹前需清洁擦干患处,每日用药1-2次,疗程通常持续2-4周。用药期间避免性生活,防止交叉感染或药物流失。
对于顽固性或反复发作的病例,可遵医嘱口服氟康唑胶囊、伊曲康唑胶囊等系统性抗真菌药物。这类药物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感染部位,需注意肝功能监测。合并免疫缺陷者需延长疗程,必要时进行药敏试验。

治疗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饮酒。暂停使用含香精的沐浴产品,减少局部摩擦。包皮过长者可每日上翻包皮通风,但不可强行翻起粘连部位。伴侣需同步检查治疗,预防重复感染。
包皮过长反复感染者可考虑包皮环切术,术后需加强创面护理。包茎合并严重粘连时需行包皮松解术,术后配合抗感染治疗。所有手术干预均需在感染控制后进行,术后定期复查预防复发。

治疗期间建议穿着宽松衣物,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局部摩擦。饮食宜清淡,适量补充含益生菌的酸奶有助于维持菌群平衡。痊愈后仍需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包皮过长者每日清洁时完全上翻冲洗。若症状反复发作或伴随尿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复查排除其他泌尿系统感染。配偶或性伴侣应同时接受真菌检查,避免形成交叉感染的循环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