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病吗

血液内科编辑 医普观察员
28次浏览

关键词: #败血症 #新生儿

败血症不是新生儿的常见病,但在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的新生儿中,其发生风险高,且可能危及生命。败血症新生儿多由感染引起,其诱因包括母体感染、分娩过程感染及环境因素。早期识别症状并及时治疗至关重要,常用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支持疗法及针对性病因治疗。

1、败血症的新生儿易感性原因

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成熟,相较成年人更易受到感染,尤其是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以下是主要原因:

母体感染:如果母体在孕晚期或分娩时存在感染(如羊膜炎、尿路感染等),病菌可能通过胎盘、羊水或产道传播至新生儿。

分娩过程感染:如剖宫产无菌操作不足,或阴道分娩时接触到受污染的产道分泌物,可能导致新生儿感染细菌。

环境因素:出生后接触受污染的环境、医疗器械或医护人员未充分消毒的操作,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2、败血症的临床症状与警示信号

新生儿败血症症状通常不典型,但家长和医护人员需要高度警惕。常见表现包括:

体温异常:发热或体温过低,两者都可能是感染信号。

活动力减弱:表现为嗜睡、哭声变弱或反应迟钝。

喂养困难:新生儿拒绝吃奶或者呕吐。

呼吸异常:呼吸急促或暂停呼吸是严重感染的标志之一。

皮肤变化:出现黄疸、不明瘀斑或皮肤苍白,可能提示感染扩散。

如出现以上症状,应立即就医,以防病情快速恶化。

3、败血症的治疗方式与干预措施

对于确诊的新生儿败血症,及时干预是关键。常见治疗手段包括:

抗生素治疗:根据血培养或经验用药选择针对细菌或真菌的广谱或特异性抗生素,例如青霉素、头孢曲松或万古霉素的静脉输注治疗。

支持疗法:纠正酸中毒、维持血氧水平及电解质平衡,可能需使用氧气支持或滴注葡萄糖溶液。

具体病因治疗:若感染源明确(如肺炎、脑膜炎等并发症),需配合相应治疗并监测治疗效果。

4、如何预防新生儿败血症

孕母及护理新生儿亦可通过以下措施有效减少败血症风险:

孕期健康管理:定期产检,及时治疗母体潜在感染(如尿路感染、性病等)。

保持分娩环节的卫生:确保产房及手术器械的严格无菌操作,降低产时感染风险。

新生儿护理防护:避免接触感染源,勤洗手,尤其是早产儿需要加强护理环境的消毒。

败血症并非新生儿常见病,但因其高病死率值得重视。家长和医护人员需密切关注新生儿健康状态,早期识别症状并立即干预,可有效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新生儿护理中特别注意无菌保护及预防感染。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