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如何降低前列腺癌的发生
前列腺疾病编辑
医普小能手
前列腺疾病编辑
医普小能手
男性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定期筛查、控制慢性炎症、避免致癌物暴露、维持健康体重等方式降低前列腺癌发生概率。前列腺癌的发生与遗传、激素水平、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

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全身代谢。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减少久坐时间。限制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摄入,增加西红柿、西蓝花等富含番茄红素和硫苷的蔬菜水果。避免过量饮酒,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
50岁以上男性应每年进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和直肠指检。有家族史者需提前至45岁开始筛查。发现PSA水平异常升高或直肠指检触及结节时,需进一步行前列腺核磁共振或靶向穿刺活检。早期发现局限性病变可通过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获得较好预后。
慢性前列腺炎可能增加上皮细胞恶变风险。出现尿频、会阴胀痛等症状时,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控制炎症。避免长时间骑自行车等压迫前列腺的行为,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有助于冲刷尿路。

职业接触镉、橡胶制品等化学物质的人群需加强防护。戒烟可降低多种癌症风险,烟草中的多环芳烃会干扰雄激素代谢。注意食品安全,减少腌制、烧烤类食物摄入,这类食物可能含有亚硝胺类致癌物。
肥胖会导致雌激素水平升高和慢性炎症状态。体重指数超过28的男性可通过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结合抗阻训练减重。腰围应控制在90厘米以下,内脏脂肪过多会促进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分泌,刺激前列腺细胞增殖。

除上述措施外,40岁后建议每年体检时增加泌尿系统超声检查。存在BRCA基因突变等高风险因素者,可考虑服用5α还原酶抑制剂进行化学预防但需严格评估获益风险。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排尿异常、骨痛等警示症状,及时就医可显著改善预后。保持乐观心态和良好社交关系也有助于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